主营整站优化代理,实嘉奥,加盟等中小企业综合信息化服务的全服务链.是一家朝气蓬勃、专注、创新的传统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高新技术研发企业,是国内外聚合营销与管理解决方案服务商.
2025年6月末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,因两款“7字头”纯电SUV的先后登场而沸腾——小米YU7于6月26日率先亮相,小鹏G7紧随其后定档7月3日发布。作为价格、发布时间相近的两款新“7系”SUV,难免会放在一起比较,雷军与何小鹏在微博上也频繁互动,何小鹏甚至强调“当晚下单了YU7”,雷军则公开为小鹏G7送上祝福。图源:微博虽说两者颇有点惺惺相惜的味道,但汽车市场可不讲情面,小米YU7与小鹏G7之间,必有一战!雷军以“超出想象”定义YU7,何小鹏以“科技平权”诠释G7,情绪价值与技术实用,谁能重新定义25万级SUV的终局?雷科技旗下电车通小编特意到小米、小鹏线下门店感受了一番,试图寻觅答案。小米YU7:情绪价值拉满的“悦己者”座驾为了第一时间看看这款3分钟大定200000辆的车有什么魔力,我们在小米YU7到店后的第一时间,前往小米之家。由于试驾人数众多需要排队,因此本次我们将从静态体验引出行业的角度来说说小米YU7这款车,参数我们会少聊一点,如果你想看具体动态体验,可以关注后续的电车通相关文章。即便是在广东的二线城市惠州,小米之家也是人满为患,其中的主角小米YU7连线下体验(非试驾)都得扫码预约,分批进入,这在当今汽车市场实属罕见,可见热度之高。甚至连小鹏门店的销售人士都坦言:“这个周末客流减少,全跑去隔壁看小米了”。图源:电车通摄制第一眼看到YU7的实车外观,坦白来讲,假如你口袋正好有25万闲钱,同时需要一辆车,那很难能控制自己不下单。从现场来看,小米YU7的潜在女性用户依旧很多,可能会突破小米SU7(参数丨图片) 38%女性用户的数量,在等待体验的过程中,前方排队的用户甚至女性用户更多一些,且都是坐在主驾体验。值得一提的是,同行中有一位女性用户本来想体验完小米YU7后,再去看看特斯拉,结果在体验完YU7之后,经过特斯拉直营店时都不想进去了,原因是“看完小米后再看特斯拉,有种落差感,特斯拉太普通了”。图源:电车通摄制其实狂热过后,当我们冷静下来,会发现小米YU7不管是在配置、智能化、内饰空间上都不是同价位最强,而之所以能在市场掀起如此大的流量,原因之一就是“情绪价值”。这点从雷军的发布会演讲就能看出来,在发布会上,雷军没有像其他同行一样比拼激光雷达算力、高压平台参数,而是花时间详解主驾零重力座椅、天际屏、车库一键找车、晕车舒缓模式等,强调细节体验、把情绪价值给到位,然后才讲性能、续航。这种“情绪价值”也体现在这款车的方方面面,在外观上,小米YU7定位“豪华高性能SUV”,车长达到4999mm,轴距为3000mm。虽然是一款中大型SUV,但实际看来,并不像传统SUV那样给人一种比较臃肿的感觉,这是一辆无限趋近于“猎装车”的SUV,当然,也可以说是像法拉利 Purosangue 那样的FUV。图源:电车通摄制设计已然成为小米最核心的品牌标签和情感价值。在高度同质化的电动车造型中,YU7稀缺的设计为小米用户提供了足够的身份认同感,在清一色“奶爸车”市场中,YU7的轿跑设计精准唤醒用户被压抑的驾驶激情,而这便是小米建立高端形象最直接、最有力的武器。另外,与其他家SUV主打家庭属性不同,小米YU7是一款以驾驶位为主的个人大玩具,别家SUV,零重力座椅大多只安排给副驾或者后排,驾驶员无权享受。而小米YU7创新性地将零重力座椅配置于主驾驶位。内饰上,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小米天际屏全景显示系统,也就是大家说的 “天际屏”。它跟我们日常看到的 HUD 不一样,视线望过去,投射出来的影像其实是跟机盖,或者说跟这个路面是在一起的,在驾驶时,所有关键信息,比如车速、导航、电量等,都直接投射在正前方的视野范围内,眼睛余光一扫就能看到,完全不需要像以前那样,在道路、仪表盘和中控屏之间频繁切换视线。图源:电车通摄制不管从外观、主驾零重力,还是从天际屏来看,小米汽车讲述的都是一个取悦自己的故事,无论SU7还是YU7,都是面向追求个性表达、注重生活品质、享受科技乐趣的“悦己者”打造的个性产品。不过,事物总有两面性,当门店的人潮逐渐退去,当首批用户的兴奋感归于日常,离开展厅,一些看车者兴奋之余的私下议论,也透露出一丝疑虑:“这车是好看,但空间好像不如隔壁的L6大?”“配置单看起来不是最顶的,价格真值吗?”“听说现在订车要等一年?不知道到时候会不会有更好的选择...”热度散去,一个关键问题必然浮现:由“情绪价值”点燃的这把火,能否持续温暖现实的销量?狂热终会降温,用户终将回归理性。面对市场上那些在配置、空间、家庭属性上更均衡的对手(例如即将发布的小鹏G7,或增程路线的理想L6),以及YU7自身可能面临的较长提车周期,它的吸引力是否依然坚挺?图源:电车通摄制因此,小米的当务之急是:在“情绪价值”的热度尚未消退时,迅速解决交付瓶颈,并用扎实的产品力和可靠的服务,将这份“心动”转化为持久的“心安”。毕竟当“一见钟情”的激情褪去,“柴米油盐”的理性考量终将占据上风。小鹏G7:科技密度最高的“家庭”SUV?同样是“7系”的小鹏G7,跟YU7价位接近,很难不拿来对比一番。在小鹏G7门店,销售跟电车通透露,不少小米YU7潜在用户,在看完发布会之后,可能觉得配置达不到要求,或者是提车时间过长,转而下订了小鹏G7.小鹏G7长宽高(4892/1925/1655mm)及轴距(2890mm)全面超越同门G6,车头采用第二代X FACE前脸设计,巧妙融合贯穿灯带与分体式大灯,外置主动格栅与运动通风口细节,能看出来这车实力不菲,另外短车颈长车身的流线比例,与小米YU7相比,小鹏G7确实更“像”一台SUV。图源:电车通摄制从纸面参数来看,小鹏G7的“科技感”更强,智能座舱首次搭载3颗自研图灵AI芯片。单颗芯片算力即可匹敌3颗英伟达Orin X(700TOPS以上),整车超2100TOPS算力的储备,为高速智能驾驶及全域智能交互奠定基础。这款芯片拥有 40 核心处理器,最高可运行 30B 参数大模型,支持 2 个独立 ISP,号称“黑夜、下雨天、逆光”都清晰。不过相比这种“看不到”的升级,更让我觉得震撼的是与华为联手打造的追光全景AR-HUD,拥有87英寸超大可视面积与1920×1080高清分辨率,首创“光毯式AR车道级导航”,将虚拟指引直接投射于真实路面,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所见即所行。所谓 AR 光毯,就是能够直观显示车辆动向的显示效果,与问界 M9 的智能动态光毯相似,只是小鹏的 AR 光毯呈现在前风挡玻璃上。图源:电车通摄制实际体验之后,确实不管是画幅、清晰度,都比传统HUD更强,更亮,毫不夸张地说,这块AR-HUD用来看电影也不在话下,事实上在直营店里的G7都是用这块AR-HUD播放宣传片的,效果确实不错。这套AR-HUD 系统采用的是自研车规级 LCoS 显示芯片,确保了 AR-HUD 的大画幅、高清晰度、高色域,还要求在全场景、全天候都能实现更高亮度和更高的对比度,从而解决“看不清”的问题。为了避免视线遮挡的风险,这套 AR-HUD 采用的视觉设计足够自然简约,而且官方还提供系统开关,把亮度、高度、显示信息的选择权交给用户。图源:电车通摄制同样是25万级SUV,小鹏G7与小米YU7的打法截然不同,小米YU7强调个人情绪价值,而小鹏则更强调家庭属性,在小鹏官网上,小鹏G7的slogan是“AI智能家庭SUV”。可见小鹏G7更加倾向于分割理想L6、零跑等家庭用户的市场。不过,在体验小鹏G7之后,其“家庭”属性有点名不符实,并不是说冰箱彩电大沙发就是版本答案,但对于一辆主打家庭的SUV来说,其对家庭用户乘坐体验的优化基本没有。当天店里有一家三口来看车,当时那位女用户的原话是这么说的:没有副驾娱乐屏,那我坐在副驾岂不是很无聊;而且全景天窗没有遮阳帘,小朋友坐在后面很晒;音响的低音太强,轰头轰得有点难受。这其实也说到了小鹏G7的硬伤,在直营店外,电车通也采访了不少来看车的用户,其中不少家庭用户表示,车是好车,如果自己开肯定很爽,但是考虑到是家庭用车,诸如无副驾娱乐屏或没有遮阳帘这些确实很影响决策。图源:电车通摄制个人猜测,小鹏G7之所以主打“家庭”,也可能是为了跟小米YU7区分市场,小鹏G7强调“家庭大空间”,小米YU7走“运动舒适”,用户各取所需。当然,小鹏G7的正式售价仍未公布,如果到时7月3日的正式售价定在23万+:其科技配置的优势是否能完全弥补“伪家庭”定位的不足和相对于YU7在情绪价值上的短板?用户是否会因缺失的家庭功能而转向理想L6、零跑等真正以家庭为核心的产品?这些问题还得打个问号。但若下探到20万出头:其强大的算力平台、AR-HUD、空间表现将形成巨大的性价比冲击,足以让很多对极致情绪价值不敏感、更看重实用科技和价格的用户(包括部分被小米提车周期劝退的)心动,大大提升竞争力。小米小鹏“7系”之战:定义新能源竞争新维度有意思的是,小米YU7与小鹏G7的先后登场,清晰地勾勒出当前中国新能源市场的两种主流发展路径:小米YU7的成功(至少是初步的热度成功)证明了在高度同质化的电动车市场,强烈的设计语言和精准的情绪价值供给可以开辟全新的蓝海,吸引传统“参数党”之外的用户。而小鹏G7则代表了在核心技术,比如智驾、智能座舱上持续堆料的路线。两款车都试图讲一个鲜明的故事。YU7为“悦己者”造车,从设计到功能,YU7始终围绕驾驶者的感官体验展开:猎装SUV造型打破“奶爸车”同质化,主驾零重力座椅、天际屏等配置强化“自我取悦”的仪式感。其核心用户是追求个性表达、热衷科技尝鲜的年轻群体。雷军的“情绪价值”策略本质是将汽车转化为身份符号,用设计稀缺性抵消参数竞争。图源:电车通摄制小鹏则试图以“AI智能家庭SUV”切入门槛更低的家庭市场,2200TOPS芯片、AR-HUD虽是技术亮点,可惜家庭刚需的副驾娱乐屏、天窗遮阳帘、舒适性调校却集体缺席。事实上,G7更适合科技极客与重视智驾的单身/小家庭用户,强推“家庭”标签反而可能引发期待落差。但瑕不掩瑜,G7在当今汽车市场,产品力依旧是名列前茅的存在。图源:电车通摄制这场“7系”对决,可能将推动行业发生三大变革:第一、情绪价值成为新壁垒,YU7证明在参数内卷时代,设计共鸣与情感体验能开辟蓝海,倒逼车企从“功能定义”转向“场景共情”。第二、算力军备竞赛加速,G7的2200TOPS芯片为L3-L4级自动驾驶铺路。若法规年内放开,其技术储备将转化为碾压级优势。第三、价格体系重构,YU7“高配低价”(如800V平台+激光雷达25万起)迫使竞品跟降,目前智界R7已紧急降价2万;而若小鹏G7定价下探,20-25万区间将彻底洗牌。最后问题也来了,该选YU7还是G7?这里电车通给消费者一个终极建议。首先明确你的核心需求,你是想要一辆让你每天上车都心情愉悦、彰显个性的“大玩具”,还是更看重前沿科技体验、实用空间和性价比?YU7适合预算充足、追求设计与个性、重视主驾体验、对品牌有认同感、不太在意极致的纸面参数或传统“家庭SUV”功能、能接受可能较长等待的用户。G7适合科技发烧友、对智驾和智能座舱有高期待、喜欢传统SUV造型和空间感、最终价格是重要考量因素、对“家庭”功能的期望仅限于基础空间而非细节舒适(如副驾娱乐、遮阳帘)、或者被小米交付时间劝退的务实派。图源:电车通摄制不管你最终选择了什么,务必等待小鹏G7的最终售价公布,这可能是决定天平倾向的关键砝码!同时,对于YU7,建议冷静期后深度试驾,评估其长期日常使用的体验是否如初见般惊艳。小米YU7与小鹏G7的狭路相逢,远不止于两款车的销量之争。它清晰地勾勒出中国新能源市场未来竞争的双主线:一条是以设计驱动、情感共鸣构建品牌溢价和用户忠诚度的“体验派”;另一条是以核心技术堆砌、尤其是智能驾驶能力为护城河的“技术流”。同时,YU7的“高配低价”策略已搅动价格体系,G7的最终定价将决定20-25万区间是维持现状还是彻底洗牌。无论消费者最终选择哪一方,这场“7系”对决都已宣告,电动车市场的竞争维度正变得更加多元和深刻。